1644年,崇祯皇帝因无法忍受亲眼看见江山覆灭于自己手中,在皇宫北门外的万岁山中,自缢而死。
但他的死,并不代表明王朝276年的统治就此全面沦陷于别人手掌中,因为在江淮以南的领土上,依旧是明朝的官员在管理和统治,他们依旧归明从明,只要他们还没有投降,明朝就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结束。
在北京沦陷两个月后,崇祯皇帝的堂兄福王朱由崧突然在南京称帝,年号弘光。后世人把它以及它以后的几个王朝并成为南明。(南明的“南”与南宋的“南”都是一个意义。)
此时,南明面对的情况以及形式与历史进程上的南宋、东晋相似。一方面,南明和它们当时的处境一样,都还占领着还没有被战乱吞噬的江南一带,也都想利用这边儿的长江天然的险要地势来抵挡住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军队,从而休养生息,征兵养兵,有朝一日,奋起直追,加上中原一代还有【骨子里的大明百姓】,收复中原指日可待。
展开剩余75%另一方面,明末时期的江南,经过一代代的经营培养,早已经成为了当时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并且有钱!江淮这一代的兵力也有50万之多。
按理说,南明所拥有的条件比东晋、南宋好的太多了,物力人力财力人心将领五应俱全,南明即使不能出现“中兴”,也应当至少保持跟东晋、北宋一样,保持个大局上是安稳的状态,与清廷五五开,哪怕四六开也行,起码得对峙成南北朝。
然而历史并没有被成功的续写,弘光朝仅仅存在了1年就分崩离析了,而后来相继成立,乱拼乱凑的像隆武、永历只能存在于江浙一边的边缘地区苟延残喘着。
到了公元1662年,永历皇帝在云南被俘杀,朱明统治的中国彻底宣布结束,南明前前后后只存在了短短的19年不到,而历史上的东晋、南宋都先后延续了各100年。
至于为什么能走到如此的境地,我们等会来分析,我们先看看南明拥有多少实力强大的将领?
张煌言,南明的儒将,著名的民族英雄。在南京失守后,他率领一众将领起兵,联合十几家农民,配合郑成功带领军队连下安徽20多余城,坚持抗清20年。直到皇帝和与他并肩的将领们一个个死去,大势已去的南明让他被迫放弃战场,只能选择隐居,后遭杀害。
黄公辅,著名的抗清将领,明亡后,他与王兴起兵新会抗清,宁死不屈。(71岁时起兵抗清,84岁自焚而死。)
史可法,明末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因抗清不屈而死。
阎应元,明末时期抗清名将,曾亲自率领6万义民跟24万的清兵、200多个重炮奋死对抗,困守孤城80多天,让清军连折18个将领、三王,以及75000多个士兵。
城门被攻破时,剩余的义民没有一个投降的,幸存者只有53个人,且都是老幼。阎应元被俘虏后,宁死也不向贝勒下跪,后被刺穿膝盖,就算如此,他也始终没有弯下过腿,向他们跪下,英勇而死。
李来亨,李自成侄子的儿子,抗清生涯占据着他生命的大部分,可以说是一生都在抗清,最后自尽而死。
李定国,南明著名的抗清著名将领,民族英雄。亲自率领8万兵力,靠策略以及胆识先取湖南二州,后大破广西,逼得清军主帅自杀,随即占领桂林一代。
之后,连下四州,让清军闻风丧胆,使得增派10万大军,清军亲王尼堪亲自率领,却未曾想到,李定国设伏将把清军团团围控,四面夹击,又让清军大溃,尼堪被阵斩,全军覆没。可以说李定国的两场胜利让南明打开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后来他因永历帝被缢杀,悲愤成疾,病逝。
除了上面几位,还有大家熟悉的郑成功,以及朱聿锷、王兴等等等等,还有很多很多有勇用谋的将领。但拥有这么多将领,还没有成为下一个东晋、南宋?
首先,清军也是猛将如云,比如:吴三桂、孔有德、李国英,这些都是汉人的叛将,满人还有鳌拜这些人。
第二,南明当时有三个皇帝,在江北丢失的前提下,三个皇帝为了保全自己的位置,几十万军队不顾外敌,先自己拼了个你死我活,这点就和南宋不一样,即使赵构无能,还是没人跟他争皇帝,因为他兄弟们都被金国俘虏走了。
第三,互不信任,各个军队之间都不信任对方,包括收复台湾的郑成功,也被各个击破的战术打败。
发布于:天津市